洪涝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
洪涝灾害易引起饮用水水源污染,使感染性腹泻、痢疾、伤寒、甲肝等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增加。同时,洪水淹没粪池、下水道等,动植物尸体腐败,蚊蝇等各种媒介孳生,生活和居住环境恶化,各种皮肤病发生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;人们在高温、高湿度的环境中生存,中暑、上呼吸道疾病几率也会极大增加,现就洪涝灾害后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介绍如下。
一、烂裆(汗淅疮、水渍疮、阴癣)
本病症是因皮肤皱褶处潮湿、摩擦或汗液浸渍而发生的皮炎。发生于腹股沟、外阴、会阴部和肛门周围部位,俗称“烂裆”,包括汗淅疮、水渍疮、阴癣,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间擦疹、湿疹、股癣等。
一、临床表现
好发于腹股沟,可蔓延到阴囊、臀部、大腿、下腹部等,基本损害为红斑、肿胀、丘疹、丘疱疹、水疱、浸渍、糜烂、渗出、瘙痒。
二、治疗
1.红斑丘疹无渗出者,外扑青黛滑石粉(各等份)、六一散、松花粉等,外涂炉甘石洗剂。
2.糜烂渗出者,用淡盐水(5g盐500ml水)、芒硝水(5g芒硝500ml水)、枯矾水(10g枯矾500ml温水)放凉外洗或湿敷;或用苦参、马齿苋、黄柏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,放凉外洗或湿敷;或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;或皮肤康洗液(稀释1:50)外洗。湿敷后擦干皮肤,外扑青黛滑石粉(各等份)、六一散、松花粉等。
3.可配合内服清热除湿解毒中药,如苦参丸、龙胆泻肝丸、二妙丸等。
三、预防及注意事项
1.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局部干燥,经常外扑干燥性粉剂。
2.经常更换内衣,避免不良理化因素(如潮湿、搔抓、烫洗等)的刺激。
3.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。
二、湿 疮
湿疮是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瘙痒性皮肤病,其特点是皮疹多形、对称分布、倾向渗出、剧烈瘙痒、反复发作,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湿疹。
一、 临床表现
灾区常见急性、亚急性湿疮。
1.急性湿疮起病急,皮损广泛,呈多形性,如红斑、丘疹、水疱、糜烂、渗出、痂皮、脱屑,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。
2.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,以丘疹、丘疱疹、结痂、鳞屑为主。有轻度糜烂面,颜色较暗红。亦可见轻度浸润。
3.慢性湿疮有明显的肥厚浸润,表面粗糙,或呈苔藓样变,颜色褐红或褐色,周围散在少数丘疹、丘疱疹等。
二、治疗
1.湿热浸淫证
主症:发病急,皮损潮红灼热,瘙痒无休,渗液流汁。伴身热,心烦口渴,大便干,尿短赤。舌质红苔薄白或黄,脉弦滑或数。
治法:清热除湿
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:龙胆草6g、栀子10g、黄芩10g、赤芍12g、地肤子15g、白鲜皮10g、马齿苋30g、车前草15g、生甘草5g。
常用中成药:龙胆泻肝丸、皮肤病血毒丸等。
外用药:
红斑丘疹无渗出者,外扑青黛滑石粉(各等份)、六一散等,外涂炉甘石洗剂。
糜烂渗出者,用苦参、马齿苋、黄柏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,放凉外洗或湿敷;或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;或皮肤康洗液(稀释1:50)外洗。擦干后外用植物油调黄柏面30g、青黛面30g、寒水石面15g等外用。
2.脾虚湿蕴证:
主症:发病较缓,皮损潮红,瘙痒,抓后糜烂渗出,可见鳞屑。伴有纳少,神疲,腹胀便溏。舌体胖、舌质淡苔白或腻,脉弦缓。
治法:健脾除湿
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:苍术15g、厚朴10g、陈皮10g、泽泻10g、茯苓15g、炒薏米30g、白术10g、滑石20g、防风10g、黄柏10g。
常用中成药:二妙丸或四妙丸合参苓白术丸等。
外用药同湿热浸淫证。
二、 预防及注意事项
1.避免搔抓,忌用热水烫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涤。
2.忌烟酒、辛辣、海鲜等发物。
3.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环境及皮肤的干燥。
三、上呼吸道疾病
临床上以头痛、鼻塞、流涕、恶寒、发热为主要表现。
1.预防性验方可用陈醋加热,关上门窗,每隔一周熏一次。香芩饮:藿香10g、佩兰10g、金银花10g、苍术10g、葛根10g、黄芩10g。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
2.常见病症处方(1)风寒感冒:恶寒重,发热轻,无汗为主要表现。荆防败毒散:荆芥、防风、茯苓、独活、柴胡各10g,前胡、川芎、枳壳、羌活、桔梗、薄荷各6g,甘草3g。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(2)风热感冒:发热重,恶寒轻,汗出为主要表现。银翘散:连翘10g、银花12g、桔梗10g、薄荷10g、竹叶10g、荆芥穗12g、淡豆豉10g、牛蒡子10g、生甘草6g。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(3)暑湿感冒:身热、微恶风,汗少,肢体酸重或疼痛,头昏重胀痛为主要表现。新加香薷饮:香薷6g、银花9g、鲜扁豆花9g、厚朴6g、连翘6g。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
3.常备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、连花清瘟胶囊、甘露消毒丹、正柴胡饮、菊蓝抗流感颗粒、羚羊感冒片、藿香正气水(丸、颗粒、胶囊)、十滴水、风油精等
四、肠道疾病
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,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。本病常见于夏秋季,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,暴饮暴食,或食入生冷腐馊、秽浊不洁的食品。
1.预防性验方餐前食用新鲜洗净大蒜2~4枚,或餐中服用醋。
2.常见病症处方葛根芩连汤:葛根15g,黄连9g,甘草6g,黄芩9g。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藿香正气散:藿香10g、紫苏12g、白朮10g、白芷10g、茯苓15g、半夏10g、桔梗12g、厚朴10g、陈皮12g、生姜10g。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
3.常备中成药霍香正气丸(包括藿香正气水、浓缩滴丸、口服液)、黄连素片、葛根芩连片、香连丸等。
五、中暑
中暑是指在炎热季节,感受暑热之邪,骤然发生的以高热、汗出、烦渴、乏力或神昏、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热病。
1.预防性验方(1)太子参30g、麦冬30g、五味子20g,加水300ml蒸煮15-20分
钟,每日分两次蒸煮取汁150ml混匀服用,每日一剂。
(2)绿豆汤:绿豆50g、红糖20g,加水蒸煮20分钟,取汁频频饮用。
2.常见病症处方清暑益气汤:西洋参5g、藿香10g、佩兰10g、石斛15g、麦冬9g、黄连5g、竹叶6g、荷梗6g、知母6g、甘草3g、粳米15g、西瓜翠衣30g、滑
石15g(先煎)、生甘草5g。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。
3.常备中成药人丹、十滴水、六一散、生脉饮、清凉油、风油精、甘露消毒丹、安宫牛黄丸等。
六、 洪灾过后常见病基本预防
1.注意饮用水卫生。不喝生水,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、桶装水;装水的缸、桶、锅、盆等必须干净,并经常倒空清洗;对临时的饮用井水、河水、湖水、塘水,一定要进行消毒;混浊度大、污染严重的水,必须先加明矾澄清;漂白粉(精片)必须放在避光、干燥、凉爽处(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)。
2.注意食品卫生。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;不吃剩饭剩菜,不吃生冷食物;不吃淹死、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;食物生熟要分开;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;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。
3.注意环境卫生。消除住所外的污泥,垫上砂石或新土;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;家具清洗一遍再搬入居室;整修厕所,修补禽畜圈。不要随地大小便,粪便、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。
4.加强家畜的管理。猪要圈养,搞好猪舍的卫生,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,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。管好猫、狗等家禽动物。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;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。
5.做好防蝇灭蝇,防鼠灭鼠,灭螨防螨。粪缸、粪坑中加药杀蛆;室内用苍蝇拍灭蝇,食物用防蝇罩遮罩;动物尸体要深埋,土层要夯实。人群较集中的地方,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;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。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,不要在草堆上坐卧、休息。
6.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,要及时找医生诊治。特别是发热、腹泻病人,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。其次是遵听医嘱,配合传染病隔离,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。
7.注意手部清洁,不用手、尤其是脏手揉眼睛。各人的毛巾、脸盆、手帕应当单用,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,则应让健康人先用,病人后用,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。
8.接触病人的人应带口罩,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。如皮肤、粘膜被患者的血、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,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。被病人血、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。
9.为预防皮肤擦烂,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随身用毛巾等擦汗。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。 下水劳动时,每隔1~2小时休息一次,擦于脚,在阳光下曝晒片刻。每次劳动离水后,一定要洗净脚,穿干鞋。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,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。要设法穿长统靴。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。
10.注意心理健康。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,在被水围困的现状下,找些感兴趣的事做,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。
洪水无情,人间有爱,让我们齐心协力守护健康,携手共进。
江油市中医医院公卫科
2018年7月13日
|